导语:一提到阿司匹林和他汀药物想必三高人群以及心血管系统不好的人群应该感到特别熟悉,许多患者需要服用其中一种或两种药物。
阿司匹林最初用于退烧,后来发现阿司匹林对预防血栓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作用,也有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他汀类药物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降脂药物,在某种程度上他汀类药物可以帮助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资料图片)
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药物作用机制不同他们之间不能互相替代,也不能盲目服用,这两种药物可以长期服用,但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服用,通常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太大的影响。
01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阿司匹林是一种抗血小板凝聚的药物,可以预防血栓形成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冠心病以及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及预防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发作以及复发。
选择阿司匹林抗血栓的剂量较小,通常服用75~100毫克即可,最常用的是100毫克剂量,虽然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但长期服用也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恶心呕吐等肠道反应严重时会损害胃黏膜,甚至引起消化性溃疡以及出血。
因此需要注意服用阿司匹林期间是否有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此外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引起的皮肤软组织瘀斑,牙龈出血以及其他毛细血管出血。
然而对于患有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仍然是用药计划中的基本药物,如果没有禁忌症和不耐受必须服用,因为阿司匹林在抗血栓形成和预防心肌梗死以及脑梗死复发方面的益处远远大于出血风险。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减少,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也是治疗上述疾病的基础药物。
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肝酶升高等肝毒性和肌肉酶升高等肌肉毒性,所以首次服用他汀类药物之前,应进行肝功能检查确定单枚的基线水平,在用药过程中定期监测肝酶并注意肌肉毒性的表现,如疲劳和肌肉疼痛。
他汀类药物的另一个引起更多关注的副作用是会引起血糖升高从而导致糖尿病的风险,然而对于心梗和脑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患者,他汀类药物可以预防此类疾病的复发,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他汀药物的益处远大于风险。
02吃阿司匹林和他汀药物,4个错误不能犯,需要长期吃的人提前了解
要明确1:你的情况是否真的需要服用?
尽管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是最好的伴侣,但他们也并不适合所有的情况下都能服用,这个时候需要仔细考虑清楚。
我们需要确认出血风险是否相对较高,若不能通过其他干预措施降低风险,只能考虑在血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的前提下,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如果以上两者之间存在差异,不应随便接受。
药物的质量并不取决于药物本身,而是取决于药物是否有症状以及药物给身体带来的危害和副作用。
要明确2:药物的有效性
服用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需要遵循医生的要求,不要觉得每天服用都可以,而是要确保药物的有效性。根据不同的他汀类药物。
以阿托伐他汀为例,通常服用4周后,我们要检查LDL胆固醇水平是否降至正常水平,如果达到正常水平,会每隔半年或每年复查一次血脂,确定药物的有效性。
要明确3:药物的安全性
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的人需要尽可能控制身体不良反应的风险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
尽管他汀类药物最常见的反应是头痛和胃肠道不适,但随着纪要时间的延长,耐受性会逐渐出现,最重要的是转氨酶升高,肌肉疼痛,血糖升高。
服药4周后应同时检查血脂水平,转氨酶水平以及血糖水平同时长期服用可能导致出血,如有必要应该要停止服用药物。
要明确4:生活护理更加重要
单靠药物治疗,也许是很多人的误解,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也应重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习惯,合理饮食,避免高脂肪高盐高糖摄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坚持长期运动,戒烟戒酒,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及睡眠。
03为了保护心血管系统,我们应该做好这5件事
1、保持温暖
寒冷的天气会刺激人体血管,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从而增加心脏负荷引发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现,如今已经是冬天季节了,中老年人群要重视对身体的保暖,避免受凉。
2、合理饮食
日常生活当中出现不良的饮食也会导致心血管疾病,中老年人群要调整日常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防止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防止体重增加,不妨多吃可以疏通和软化血管的蔬菜和水果。
3、加强锻炼
中老年在日常生活当中应坚持体育锻炼,但运动时不要过于剧烈,像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能改善中老年人的体质,加速中老年人群血液循环,防止血栓的形成。
4、保持充足的睡眠
日常生活当中应保持充足的睡眠,尽量不要熬夜,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早上起床之后不妨喝一杯温水稀释血管中的血液。
5、定期体检
中老年人也应该定期去医院进行体检,体检发现不合格指标后,应进行休养,不要等到身体出现疾病再去医院,这个时候就有些晚了。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大众礼仪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14643号-14 联系邮箱: 905 14 41 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