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抗日义勇军中的东大学子

来源:人民网-辽宁频道 发布时间:2023-08-22 09:07:38 分享至:

在东北大学的历史上,仅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中华民族独立、自由、解放而捐躯的烈士,有据可查的就有80余人。他们在白山黑水间战日寇、斗土匪,为新中国的诞生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谱写了东大人爱校、爱乡、爱国、爱人类的赞歌。

如今,他们的事迹已经铭刻在东北大学的校史中。每年九月,大一新生都会参观校史馆。每当走到“东大英烈”展区时,看着展板上一张张同样年轻的面孔,看着烈士们生前的遗物,参观队伍都会不约而同地安静下来,驻足倾听这些年轻面孔背后的故事……

苗可秀


(相关资料图)

“山吟水啸,鸟语虫声,皆视为余歌余语,余泣余诉矣。凡国有可庆之事,弟当为文告我;国有可痛可耻之事,弟亦当为文告我……”这是年仅29岁的东北大学学生、辽东抗日义勇军英雄苗可秀在被日军杀害前写给友人信中的一句话。

苗可秀1926年考入东北大学文科中文系预科读书,1928年升入中文系本科。“九一八”事变后,苗可秀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借读。面对日军欺辱、家园沦丧之痛,他心绪难平,日夜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

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不久,苗可秀就同张希尧、张金辉、宋黎、高鹏等东大学子在北平加入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并负责该会宣传部、军事部的工作。同年11月,“救国会”又把几十名东北大学学生组成了“东北抗日学生救国军”,苗可秀任学生军大队长。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刘永济回忆道:“辽吉沦陷,东北诸生痛心国难,自组成军,来征军歌以作敌忾之气”,应学生之邀,他填写了《满江红》一首,作为东北抗日学生救国军的军歌,这首《满江红》也成为最早的义勇军军歌之一。

苗可秀等返回东北参加义勇军

1932年从东北大学毕业后,苗可秀参加邓铁梅部义勇军——东北民众自卫军,并被任命为总参谋。在苗可秀的辅助下,邓铁梅带领东北民众自卫军打了许多胜仗。为了培养与训练义勇军骨干,苗可秀又提出成立军官学校,得到邓铁梅的首肯。“东北民众自卫军军官学校”成立后,苗可秀任教育长并主持学校工作。军官学校为义勇军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其中不少人成为东北民众自卫军的领导骨干。

1934年2月,在苗可秀的主持下,以大、中、小学生和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少年铁血军”成立,苗可秀任铁血军总司令,并亲自创作了铁血军四首歌词,其中一首名为《团结义勇军军歌》。

“少年铁血军”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面对连战连胜的“少年铁血军”,日寇不得不派重兵围剿。1935年6月,苗可秀不幸落入敌人魔掌,并于7月惨遭杀害,时年29岁。

苗可秀牺牲后,同为东大学子的赵同、赵伟、高鹏等人于艰难之时,再度掀起抗日高潮,使铁血军名声大震。1937年7月,为了筹措经费,扩大实力,铁血军转战华北,于昌平县成立国民抗日军。其后,铁血军召开全体会议,在铁狮子坟成立国民抗日军总部,赵同任司令,高鹏为政治部部长,汪之力为秘书长。国民抗日军队伍不断壮大,成立两个月后即发展到1500人,成为北平一带最大的一支游击队。1937年12月,国民抗日军编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五支队,迁往河北西部,人数扩大到万余人,多次胜利完成阻击任务,为平西的抗日斗争屡立战功。

当苗可秀、赵同等组织的义勇军驰骋在辽东、平西抗日战场的同时,宋黎、戴昊等东大学子在辽西一带也揭竿而起,举起了抗日的义旗。

1932年5月,宋黎、戴昊等人经过艰苦努力,终于把辽西地区分散的抗日力量组织起来,成立了“东北义勇军总指挥部”,宋黎任总指挥,戴昊等人任军事负责人。1933年,他们又组织了“中华青年抗日铁血团”,一边深入伪军开展策反工作、组织城市人民开展反日斗争;一边到农村组织部队,与敌人硬碰硬地斗争。

冯庸大学抗日义勇军在浏河前线

与东大师生并肩战斗的,还有此时尚未合并入东大的冯庸大学。1931年11月,冯庸大学抗日义勇军在北平成立,同月,抗日义勇军开赴抗日前线,先后参加东北抗日义勇军、一·二八淞沪抗战、热河抗战,活跃在抗日救国的第一线。

今天的人们,只能凭借文献的记录,来想象当时的枪林弹雨,但曾经与苗可秀共赴生死的东大学子高鹏却用更具体的行动,将义勇军们的事迹宣扬开来。

高鹏

1933年2月, 辽吉黑热后援会会长兼东北抗日义勇军总司令朱庆澜等组成慰问团,携大量筹集物资,从上海出发赴东北和热河慰问。当时,在上海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的聂耳也在慰问团中。经东北大学学生、北平“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军事部的联络副官高鹏介绍,聂耳听到由锦州黑山的高鹏振在组建“镇北军”时创作的《义勇军誓词歌》,受到了启发,完成了电影《风云儿女》配乐的“进行曲”,最后定名为《义勇军进行曲》。

这些前赴后继的东大学子,以他们的青春、鲜血和生命浇铸成涌动在《义勇军进行曲》中的不朽音符,将爱国的种子埋在东大人的心田里。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大众礼仪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14643号-14   联系邮箱: 905 14 41 07@qq.com